总监担任着项目委托阶段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的职责。就项目而言,他的责任更多的是组织和指导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开发出项目的组织架构,并对每个职位进行详细的描述;参与项目主要人员的筛选,对项目小组成员进行相对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另一方面,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为每个职位设定相应的目标,指导和督促他们的成长,以期达到项目完工的同时,项目小组成员也取得预期进步的目的。当然,这些责任必须与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相一致。
项目的一次性特征,决定了项目小组的临时性。当一个项目接近尾声时,小组成员即将重新组合,各自接受不同的工作。如果在此次项目监理过程中得到长足的进步,小组成员将会满怀信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反之,当项目即将结束时,面临重组的小组成员必定会有所担心,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影响项目的验收、竣工、移交等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总监的责任更具有现实性。
基于以上几个维度的责任,对总监的能力就有了大致的要求,主要涵盖如下内容:全面、动态、系统的思考能力;积极有效的创新能力;一般性的管理能力等。作为其能力的基本要素,总监应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关法律和法规的学习、领悟及运用能力和专业方面技术特长。
良好的沟通能力,不但可以帮助总监实现与业主、投资商、承包商及其它项目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正常交流,也可以通过沟通,与项目小组成员逐步达成默契,形成一个整体;更为重要的是,总监通过与企业管理层的沟通,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贯彻到具体的项目之中,使得其自身与企业取得共同的成长。良好的沟通,在项目实施的各个层面上都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项目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都是建立在充分沟通基础之上的。可以说,没有良好的沟通,项目就无法实施。
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管理条例等的完全掌握与充分理解,有助于总监更好地履行对社会的责任。一方面,国家法律法规对建设各方主体的行为是一个有效的约束与规范,另一方面,专业性法规、规范等明确规定了各方主体所应承担的责任。作为监理企业派驻现场的负责人,总监理应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定的业务特长是树立总监威信的必要条件。总监是一种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懂管理、善组织、会协调,还要有一技之长。监理所涉及的业务面较宽,人的学习总是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做到业务方面的“全才”。但作为总监,必须在有关业务中有一至二门专长。例如,他可以是合同管理方面的专家,或者精通于网络计划等,这些专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起到重要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总监有效解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有利于项目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进而使总监在参建各方人员中树立良好的威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