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四川省深度贫困县之一,自2012年9月四川大学定点帮扶甘洛县以来,四川大学党委创新提出“1+N”干部人才精准扶贫模式,积极选派水利、计算机等学科领域方面的专家学者到甘洛县开展技术帮扶,形成了覆盖县、乡(镇)、村三级的梯队式干部扶贫工作格局。项目负责人于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挂职任甘洛县水利局副局长,了解当地的山区流域地质灾害发育及防御现状。结合甘洛县当地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实情,结合四川大学在山区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确定了四川大学服务甘洛县乡村振兴的技术路径。经双方协商,共同制定了“山区河流智慧管理与防灾减灾—以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为例”的技术帮扶项目。该科技帮扶项目已于2021年10月获批“第一批教育部直属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试验培育项目”。经过两年多的培育建设,目前该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效,建成了甘洛县重点区域山洪泥石流监测站网,搭建了山洪泥石流监测系统,并已纳入甘洛县防汛防地灾指挥体系,提升了甘洛县当地的防灾减灾水平。此外,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先后得到甘洛发布微信公众号、甘洛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和体育旅游局、四川大学新闻网、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的多次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位于大凉山腹地,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质灾害频发,尤其是2019年7月底至8月初,甘洛县连续遭受强降雨影响,多个流域爆发严重山洪、地质灾害,造成全县水利、交通、电力等多个重要民生部门的重大损失。
甘洛县频发的山区地质灾害给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严峻的地质灾害防御形势严重制约了甘洛县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给甘洛县的乡村振兴增添了极大的不确定因素。
经过甘洛县全县干部群众的努力,甘洛县于2020年2月退出贫困县序列,转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阶段。2021年8月,甘洛县入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鉴于甘洛县严峻的山洪泥石流灾害防御形势,依托四川大学与甘洛县的对口帮扶关系,借助四川大学的科技和人才优势,提升甘洛县地质灾害防御水平,降低山洪泥石流灾害风险,为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避免部分老百姓因灾返贫,助力甘洛县乡村振兴。
1.科研实力突出。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紧密围绕全球性山区自然灾害及次生灾害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开展了持续研究工作,承担国家级项目及重大工程科技攻关项目100余项,积累了丰富的山洪泥石流研究经验,相关研究成果可直接指导甘洛县乡村振兴防灾减灾工作。
2.灾害处置经验比较丰富。四川大学先后主持或参与了2010年“8.13”映秀红椿沟、清平文家沟,2015年“8.17”叙永以及2018年“8.8”普格等60余处山洪泥沙灾害的风险评估与治理工作。主持或参与了2008年北川唐家山、2014年云南鲁甸红石岩、2018年金沙江白格等40座滑坡堰塞湖的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工作。在山洪泥石流灾害防治及预警方面四川大学有着非常丰富的研究及实践经验。
四川大学成立了甘洛县科技帮扶项目工作小组,由水利水电学院院长杨兴国教授任组长,学院副院长聂锐华教授任执行副组长,其中包含了先后赴甘洛县水利局挂职的三位老师。本项目的工作小组成员来自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学院等二级单位,工作小组成员均具有博士学位,各成员专业涵盖了水工结构、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岩土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等专业,涵盖了本项目执行所需的全部学科。
2020年3月26日—27日,学校副校长侯太平带队赴甘洛调研、督导脱贫攻坚工作。在四川大学—甘洛县2020年度定点扶贫工作座谈会上,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与甘洛县水利局签订了“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甘洛县水利局智慧河流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书”。
2020年4月,水利水电学院联合第三方测量单位对甘洛河和田坝河完成了全域调查和信息采集,所建立的三维河道模型将直接用于后期洪水评估计算和山洪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平台。
2020年汛期前完成了甘洛河流域普昌镇马达沟和马拉哈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安装和调试。2021年完成了田坝河流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安装和调试。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组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多次到甘洛县检查设备正常运行情况,并与县水利局针对防汛防地灾形势进行交流。
在甘洛县水利局的协助下,在田坝河和甘洛河流域确定14处山洪、泥石流灾害隐患点,目前已经安装监测系统14套。通过对沟道/河道水位、坡体土体含水状态的监测,捕捉灾情预警信息。基于四川大学智慧水利中心监测平台,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存储和展示,一旦监测数据触发预警阈值,系统将会通过手机短信信息发布预警信息。该监测预警系统已于2022年汛期投入使用。
截止2022年底,四川大学和甘洛县政府累积投入经费210万元,其中,四川大学160万元,甘洛县政府50万元。2023年,四川大学持续投入人力和财力助力甘洛县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安排专项资金进一步增设山洪泥石流监测点位,提高监测预警系统的覆盖度。目前已经确定了3个新增的山洪泥石流监测点位和1个河道水情监测点位,正在实施设施安装和数据接入工作,预计新增点位在2023年主汛期前完成监测数据接入工作。
结合甘洛县乡村振兴的实际的需求,本试验工作主要开展山区河流智慧管理平台和流域山洪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两个方面的工作。
基于高精度的三维激光扫描和水情监测站,建立甘洛县甘洛河和田坝河的高精度数字模型。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通过局部立体扫描,查明甘洛河和田坝河重点河段的地物分布,为重点河段的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指导。建立的三维实景河道数值模型包含了河道空间形态、河道范围内重要结构和建筑物的分布等。在河道数字模型的基础上,配合水情监测站的实测数据,建立涵盖空间几个形态+流域水情信息的可视化河道数字模型。
河道的智慧管理需在管理信息平台上实现,鉴于此,为实现甘洛县甘洛河和田坝河的智慧管理,在甘洛县河流孪生数值模型、重点河段精细化建模、河湖划界的基础上,配合现有的河流动态监测系统,搭建基于河长制+互联网的甘洛县河道智慧管理信息平台。
建立的系统功能体系包括了河道综合治理、日常办公管理、个人任务管理等部分。河道综合治理模块中,管理人员可完成对河湖名录的管理工作,并实行建档建策机制,全面掌握河湖周围环境。治理概况管理中能够对项目和投资等要素进行统计,掌握项目进度。在问题排查环节中能够排查违反相关章程的建筑、堤防工程等问题。基础信息的维护面向水资源分布、预警阈值等方面。日常办公管理模块中,管理人员可处理工作日志的相关信息,并对巡查计划进行制定、上报等处理。考核管理中以河道和区域为要素,建立相关办法、指标等,并开展考核统计。个人任务管理中能完成对河道治理任务和工程进度成果的管理,并处理待办任务。
在甘洛县甘洛河和田坝河流域智慧管理平台的基础上,选取山洪灾害隐患点,通过布设少数的现代化先进感知传感器,构建山洪泥石流形成区内的立体监测网络,对山洪泥石流形成区的物质启动进行早期识别和预报。基于监控网络的实时数据采集,研发基于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的监测与预警云服务平台和终端报警装置,搭建甘洛县山洪泥石流灾害智能监控及预警系统。
山洪泥石流灾害智能监控及预警系统搭建完成后,能轻松实现全流域河水发展形态趋势的实时监控及预警,为下游紧急避灾及减灾赢得宝贵时间。
1.本项目结合甘洛县当地的山区流域防灾减灾重大需求,结合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在山区流域灾害防治方面的技术优势,做到了地方科技需求与学校技术优势的良好契合。
2.通过对灾害点的专业精准识别,选择典型灾害隐患点进行监测和预警,在有限的财力投入下达到了最好的防灾减灾成效,为甘洛县当地提升防灾减灾水平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3.本项目充足表现了高校助力乡村振兴重在“科技助力、智力帮扶”的特点,充分的发挥了高校特有的人才和智力优势,弥补了地方政府的专业短板。
4.本项目面向在全球具有普适性的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项目具备比较好的移植性和推广性,经总结凝练形成甘洛经验后,可以在具有相似地形条件的区县进行推广和应用。
1.精准识别地方需求,科学制定帮扶内容。助力乡村振兴的重点是“精准”二字,通过广泛地调研和走访,精准识别帮扶对象的实际的需求是科技帮扶的关键,以便更好地结合帮扶单位的技术优势制定适合帮扶对象的帮扶内容。
2.紧扣学校专业优势,协同助力乡村振兴。帮扶内容除了紧扣帮扶对象的需求外,还应结合行业的需求,以便在取得良好应用示范成效后向行业内进行推广。
3.总结凝练帮扶模式,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将四川大学在甘洛县的科技帮扶内容凝练成独具特色的“甘洛模式”,并在全国具有类似地形条件的区县进行推广应用,使得四川大学帮扶模式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
本项目建立的山区流域山洪泥石流防灾减灾监测系统具有较好的可推广性,大多数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方面,经过四川大学持续帮扶,形成的甘洛经验可在凉山州全州进行推广。四川大学结合甘洛县实际防灾减灾需求,科学精准制定帮扶内容,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已在甘洛县初步形成应用示范效应,明显提升了当地的山洪泥石流灾害防御水平,通过凝练总结能形成具有极强可复制性的甘洛经验。凉山州17个县市均面临十分严峻的山洪泥石流灾害防御形势,且在历史上遭遇了多次极其严重的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了非常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凉山州其他县市与甘洛具有相似的地理和地质条件,四川大学在甘洛县取得的科技帮扶经验,在凉山州具有极强的推广性。同时,在四川省内的甘孜州、阿坝州、雅安市等相邻市州的山区地区也具有较强的推广性。
另一方面,我国山洪泥石流灾害频发高发,甘洛经验推广前景广阔。山洪泥石流灾害为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之一,本世纪全球因山洪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已高达每年460多亿美元。我国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山洪泥石流灾害防治区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40%,本项目期望在甘洛县形成良好应用示范案例,凝练甘洛经验,未来在全国面临重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隐患的地区进行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