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证核发范围扩展到所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项目 新政出台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栏目:新闻中心    来源:k8凯发国际入口    发布时间:2024-03-01

  水电是低碳发电的支柱,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大量绿色电力。截至2022年,我国已建、在建常规水电装机容量约3.9亿千瓦,2022年常规水电发电量1.3万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15%。

  新形势下水电的功能定位将由传统的“电量供应为主”转变为“电量供应和灵活调节并重”,这对水电开发利用意味着什么?我国抽水蓄能在未来发展中将怎么来实现经济高效?绿证新政策的出台对水电发展产生哪些积极影响?围绕以上问题,中国能源传媒集团(以下简称中能传媒)记者专访了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李昇。

  中能传媒:习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新能源要尽早实现对传统能源的安全可靠替代,可从哪几个方面提升发展水平?

  李昇:要构建以清洁低碳为核心目标、安全充裕为基本前提、经济高效为驱动特征、供需协同为基础保障、灵活智能为重要支撑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从源、网、荷、储等每个方面统筹发力。新能源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的主体电源,在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责任重大。要尽早实现对传统能源的安全可靠替代,我们国家新能源要从以下几方面提升发展水平。

  一是要不断的提高可靠支撑能力,向系统主体电源转变。新能源在大规模发展同时应当通过提升功率预测水平、配置调节性电源、储能等手段提升新能源发电可调可控能力,利用构网型发电等技术建设系统友好型电站,保障接入后安全稳定运行。

  二是要坚持基地化开发、规模化送出发展的策略。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快速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结合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存量火电机组等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形成风光火储、风光蓄、水风光流域一体化等开发建设模式,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和远距离输送。积极推动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利用,保障沿海省份绿色电力供应。

  三是要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促进跨界融合发展。在中东部和南方等土地资源紧张地区,拓展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应用场景。以就地利用为最大的目的,推动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与建筑物、交通设施、农业生产等充分结合,发展新能源多领域融合的新型开发利用模式。

  四是持续加强技术创新突破,充分的发挥成本优势。当前,风电、光伏发电成本相较传统电源具备显著优势,要以更优技术经济性推动能源生产、输送、存储和利用体系重构,与各类型储能、调节性电源等配合支撑能源电力低碳转型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中能传媒:水力发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面临重大创新发展需求和机遇,那么在这种形势下,水电发展有哪些新思路?

  李昇:新时代水电将迎来新发展机遇,我国水电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水电在能源转型中的基石作用明显,不仅生产大量绿色低碳电力,而且发挥着逐渐重要的灵活调节作用,能有效抵消风电、太阳能发电间歇性、波动性的不利影响。水电顺应新的形势,需要开拓发展思路。

  做大增量,积极推动流域龙头水库和战略性工程建设。流域龙头水库调节库容大、调蓄能力强,可调节河流丰枯变化,进而提升流域整体梯级调节能力,提升效益发挥、保证水资源和能源安全等。建设龙头水库投资大、造价高,且建设水库需要征地、移民,建设难度大,这项工作进度往往滞后于实际要。因此,要逐步强化水电开发统筹协调机制,快速推进流域龙头水库电站建设,提升流域整体调节能力;积极推动金沙江龙盘、奔子栏,澜沧江古水,黄河茨哈峡等大型骨干工程前期工作,完善大型水电基地,推动流域整体效益尽早发挥。

  用好存量,推动水电扩机增容、深度挖潜,逐步提升水电调节性能。一是统筹考虑水文、地质条件、水利动能、上下游梯级流量匹配等因素,进行梯级水电扩机,以及机组增容改造。二是结合外部需求和自身建设条件,研究增设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建设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三是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考虑既有工程承担任务,结合新形势需要,增加坝高、调整特征水位等方式,增加水库调节库容。

  创新发展,依托水电灵活调节能力,推动水风光一体化综合开发。我国金沙江、澜沧江、雅砻江、大渡河及黄河等主要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开发基础好,同时风、光等新能源资源富集,具备水风光一体化发展的优势。以水风光为主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一体化发展,在空间上将流域丰富的水电、抽蓄资源与周边富集的风光资源整合开发,通过一体化、规模化发展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生产、消纳和存储能力,提供100%的清洁零碳电力,是新时期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的重要路径。

  中能传媒:抽水蓄能电站是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很重要的调节电源之一,在未来,抽水蓄能发展怎么来实现经济高效?

  李昇:“十三五”期间,我国抽水蓄能发展有所滞后。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价格机制和成本疏导机制未厘清,投资主体多元化程度不高。

  2021年,国家能源局发布《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目标“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投产总规模1.2亿千瓦左右;到2035年,形成满足新能源高比例大规模发展需求的,技术先进、管理优质、国际竞争力强的抽水蓄能现代化产业,培育形成一批抽水蓄能大型骨干企业。”

  在理顺了抽水蓄能电站价格机制、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后,抽水蓄能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2022年,全国核准抽水蓄能电站48座,核准总装机容量6889.6万kW,是历年来核准顶级规模的一年。这一情况,并不是局部省区发展过热造成的,而是理顺价格机制、投资主体多元发展后,发展需求促进发展动力释放。

  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高效发展,与其合理需求密不可分。抽水蓄能主要为电力系统提供调节服务,其需求并非无限,而是有合理的需求空间。根据合理需求,有序开展建设,为支撑发展可适当超前布局,是促进抽水蓄能高质量发展到必然要求。

  电力系统中新型储能也可发挥调节、储能作用。目前投入商用的新型储能主要是电化学储能,从全生命周期开展对比,电化学储能常规使用的寿命短,10年左右要重新置换,按照目前投资1500元/千瓦时,其综合成本相当于抽水蓄能的2.5倍;考虑技术进步,当从目前的1500元/千瓦时下降至1200元/千瓦时,其综合成本是抽水蓄能的2倍;若继续下降至800元/千瓦时,其综合成本是抽水蓄能的1.5倍。两者在调节周期上也有区别,抽蓄多为4-8小时,而以锂离子电池为主的电化学储能充放电时长多为1-4小时,可以在不同时间尺度、不同应用场景中分别发挥作用,新型电力系统要构建多时间尺度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多元储能体系。

  所以,在未来新型电力系统中,为满足调节和储能需求,我们大家可以一起发展抽水蓄能电站和新型储能,从经济、安全和环保来讲,应该是发展抽水蓄能为主,新型储能为辅。

  中能传媒:近期绿证新政策印发,提出对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常规水电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项目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新政策的出台将对水电发展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李昇:近期出台的绿证新政策,是对2017年起施行的绿证制度的全新修订和完善,明确将绿证核发范围扩展到所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项目,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意味着水电的绿色环境价值在制度上得以确立。

  对于存量水电,电力用户可通过持有无偿划转的水电绿证,声明其绿色电力消费行为,用于践行绿色消费社会责任、应对国际产业链绿色电力消费要求。在新时代绿色发展新形势下,慢慢的变多的电力用户会更加倾向消费存量水电电量和获得绿证,由此将形成水电消费激励水电供给,水电供给推动水电消费的良性发展局面。

  对于2023年1月1日(含)以后新投产的完全市场化常规水电,国家核发可交易绿证,允许电力生产者通过出售绿证或参与绿电交易获得绿色环境价值收益,将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提升市场化水电项目的投资积极性,有利于做大水电增量,促进水电行业可持续发展。

  总体而言,在当前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补贴退出的新阶段,新政策为构建基于绿证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全品种绿色环境价值体系确立了制度依据,有利于以市场化方式驱动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实现高质量跃升发展,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助力“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日前,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24年辽宁省电力市场化交易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除水电机组,生物质发电机组,非燃煤火电机组(不含抚顺新钢10万千瓦CCPP机组),分布式新能源,结算电价(不含财政补贴)高于煤电基准价的风电机组外,其他发电机组上网电量原则上均

  以市场化方式,引导愿意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用户扩大绿电消费,有助于推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开发利用形成良性循环,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更强劲的绿色动力扩大绿电消费,是减排降碳的重要举措。不过,当电力进入电网后,很难分辨一度电究竟来自化石能源,还是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用户该怎么样确定自己是不是在为绿电买单呢

  2024年2月19日,旺能环境南太湖一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绿证达成首次挂牌交易,为浙江省首个成功申领绿证且成功交易的项目。面对“国补退坡”、“财政收紧”等经济发展形势,旺能环境深度探索、迅速响应国家号召,较早完成绿证申领的前置工作并按月度及时申领绿证,同时为后续政策的完善提前布局,助力国

  2024年2月19日,旺能环境南太湖一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绿证达成首次挂牌交易,为浙江省首个成功申领绿证且成功交易的项目。面对“国补退坡”、“财政收紧”等经济发展形势,旺能环境深度探索、迅速响应国家号召,较早完成绿证申领的前置工作并按月度及时申领绿证,同时为后续政策的完善提前布局,助力国

  根据国家能源局资质中心统一部署,首次绿证核发数据全量校核工作于1月26日正式开展。浙江能源监管办迅速行动、多措并举,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目前已完成1200余条数据的全量校核工作。浙江此次绿证核发数据校核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上下衔接顺畅。建立全省校核工作群,校核工作人员在遇到具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发布关于印发2024年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到,用足用好国家绿证抵扣能耗政策,鼓励支持市场主体购买绿证,绿证对应电量不纳入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允许合乎条件的新上项目通过购买绿证等形式,落实能耗平衡方案。推动全省工商业用户进入

  福建能源监管办积极按照国家能源局资质中心部署,建立工作机制,全面完成福建省2024年首批绿证核发数据全量校核工作。一是统一认识,深刻理解绿证核发数据全量校核工作的重要意义。第一时间与福建省发改委、国网福建省电力公司和福建电力交易中心进行对接,召开绿证核发数据全量校核工作推进协调会,传

  进入2024年,全球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挑战。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韧性、潜力,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改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能源的稳与进,与经济的稳与进,有着强烈的正相关关系。稳是进的基础,体现了底气和定力;进是稳的方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的通知》(发改环资〔2024〕113号),围绕加快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项目建档立卡和绿证核发、扩大绿证交易范围、规范绿证交易制度等方面,拓展绿证在绿电消费认证、节能降碳管理、碳核

  1月26日,随着鼠标清脆的敲击声,14.8万张国际绿证被分配给捷普电子(广州)有限公司,标志着中国海油完成了首单国际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证书交易。国际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证书,简称国际绿证(英文缩写“I-REC”)是由总部在荷兰的非盈利基金会I-REC标准(I-RECStandard)核发的一种可在全世界内交易的国际通用绿证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及《国家能源局关于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有关事项的通知》有关要求,摸清企业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绿色电力证书覆盖情况,推进绿证核发数据校核工作扎实开展,近日华北能源监管局到国

  记者1月31日从海南电力交易中心获悉,该中心日前完成了对香港、澳门交易“绿证”1900张,实现海南向港澳跨境交易绿电零的突破。据介绍,绿电是指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的电能量,比如风电、光伏电、地热能电等。“绿证”是这种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电子“身份证”,是认定绿色电力生产、消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的通知》(发改环资〔2024〕113号),围绕加快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项目建档立卡和绿证核发、扩大绿证交易范围、规范绿证交易制度等方面,拓展绿证在绿电消费认证、节能降碳管理、碳核

  日前,乐山电力新能源公司把代理的首批“绿色电力消费凭证”转交给消纳方企业,标志着该公司在服务用电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上迈出新的一步。乐电新能源公司代理的3家用电企业获得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发放的“绿色电力消费凭证”,对应消纳绿色电量97.79兆瓦时。2023年7月,乐山电力新能源公司走在省内200余家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2月11日,镇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镇江市促进绿色电力消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通知。《意见》指出,提升电网输送消纳能力。快速推进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施城乡配电网建设和智能升级计划,探索适应大规模分布式光伏并网的新型有源配电网网格化

  自《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3〕1044号)印发以来,资质中心坚决落实国家能源局党组决策部署,切实承担绿证核发职责,加强衔接协调工作,强化系统技术支撑,保障国家能源局绿证核发工作稳步启动,绿证核发

  12月13日,在国家能源局绿证核发工作启动会上,国家能源集团与德国工业公司巴斯夫特性化学品(南京)有限公司完成新绿证交易第一单,产生全国首张新版绿证交易凭证。绿证全称绿色电力证书,用于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力消费量核算、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力消费认证等。实行绿证制度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12月6日,由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指导,国网数科控股公司(国网雄安金科公司)所属国网区块链科技公司牵头立项的《基于区块链的绿电标识应用标准》(IEEEP3224StandardforBlockchain-basedGreenPowerIdentificationApplication)通过IEEE审查,正式获批发布。该标准是我国主导的首个绿电交易领域国际标准,

  11月8日下午,华北能源监管局在天津召开京津冀绿色电力交易工作座谈会,会议分析了2023年京津冀绿色电力交易工作开展情况,交流当前绿色电力交易存在的问题,探讨2024年绿色电力交易新模式。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行业主管部门及有关电力企业相关负责同志参会,华北能源监管局主要负责同志参会并讲话

  推进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我国能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要统筹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深入推动能源革命,以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高质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提出研究推进绿证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衔接协调。这是我国继提出研究在碳排放量核算中将绿色电力相关碳排放量予以扣减的可行性后,首次明确了以绿证进行市场衔接。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辽宁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对2023年及之前参与市场化交易的用户名单,公示期7天。详情如下:公示现对2023年及之前参与市场化交易的用户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7天。如有有关问题可与辽宁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联系。联系人:王实附件:2023年度前参与市场化交易用户名单辽宁电力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2月22日,黑龙江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印发哈尔滨市电力用户接入工程费用分担机制办法,明确各相关供电主体投资范围。原文如下: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电力用户接入工程费用分担机制办法的通知哈政办规〔2024〕2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供电

  新疆电力负荷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参与需求响应电力用户补贴标准暂定2元/千瓦·次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新疆发改委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新疆电力负荷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按照“谁提供、谁获利,谁受益、谁承担”原则,建立与电力市场相衔接的需求响应价格机制,通过实施尖峰电价、科学设置现货市场限价区间等手段提高经济激励水平。将第二监管周期尖峰电量形成的

  截至2024年1月31日,江苏电力市场经营主体共计118509家,其中发电企业1290家,售电公司193家,电力用户117026家(一类用户48家,二类用户116978家)。参与交易的市场经营主体共计108096家,其中发电企业220家,售电公司120家,电力用户107756家(一类用户48家,二类用户107708家)。本月市场经营主体目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新疆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2024年2月第二批电力用户申请市场注销的公示,公示时间:2024年2月18日至2024年2月29日,时间为10个工作日。详情如下:关于2024年2月第二批电力用户申请市场注销的公示各市场主体:现将2024年2月第二批申请市场注销电力用户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时间:2024年2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河北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2024年二月份电力用户市场注册情况的公告,截至2024年2月15日,54家电力用户在电力交易平成市场注册,选择2024年3月份起参与市场交易。详情如下:关于2024年二月份电力用户市场注册情况的公告交易注册〔2024〕009号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深化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冀北电力交易中心发布了关于1月市场主体准入退出情况的通告,其中提出,截至2024年1月,冀北电力交易中心电力用户2665家,用电单元11412个;售电公司473家;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市场化交易新能源发电企业237家,其中风电项目286个(装机2581.04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146个(装机902.919万千瓦),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河南电力交易中心发布了关于公示电力用户(用电户号)退出名单的公告,其中提出,截至2024年1月31日,已在电力经营销售部门过户(户号已不再归属于当前市场主体)、销户、用电性质变化(转为非工商业用户)、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应执行居民电价的居住区公共充换电设施,但未在交易买卖平台退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