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栏目:新闻中心    来源:k8凯发国际入口    发布时间:2024-06-29

  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分管党委(学院)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校、巡察办公室)、离退休工作处、合作发展处;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鸿波,男,汉族,党员,省委党校研究生。曾先后任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调研员;省第七批援疆干部、挂职任喀什地委组织部副部长(正县级);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副主任;省委办公厅人事处处长,一级调研员;青岛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2022年6月至今任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分管人事处(人才工作办公室、教师发展中心)、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财务处、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审计处;联系机械电子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李进京,男,汉族,党员,研究生,博士。曾先后任山东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枣庄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泰山学院党委副书记;2022年1月至今任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负责党建、思想政治与宣传、意识形态、统一战线、保密、法治、工会、信息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分管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党委统战部、机关党委、工会、网络信息中心、干部进修学院(挂公务员特色实践教育基地牌子);联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文学院。

  张业赏,男,汉族,党员,研究生,博士。曾先后任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二处副处长,处长;滨州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机关党委书记;2020年9月至今任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党委统战部部长、机关党委书记。

  黄晓彦: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省监委驻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监察专员。

  主持纪检、监察全面工作;分管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综合处、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纪检监察室。

  黄晓彦,女,汉族,党员,大学,硕士。曾先后任省文联人事处副处长,纪检组副组长,人事部主任,副巡视员;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山东女子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省监委驻山东女子学院监察专员;2022年6月至今任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省监委驻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监察专员。

  负责齐河校区、学生管理、学生就业、创新创业、共青团、后勤服务、基建等工作;分管齐河校区管理办公室、学生工作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武装部)、团委、后勤管理处;联系林业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杨玖庆,女,汉族,党员,研究生,硕士。曾先后任山东工程学院机械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滨州师范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沾化县委副书记、县长;共青团滨州市委书记;惠民县委副书记、县长;德州市副市长,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2021年11月至今任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负责体育美育、教学、招生、教师发展、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图书等工作;分管教务处(招生办公室)、科技处、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估中心、图书馆;联系农业科技学院、商学院、基础课教学部。

  郑华美,女,汉族,党员,大学,硕士。曾先后任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进修部副主任,党总支书记;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园林科学与工程系党总支书记,干部进修学院院长,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2022年6月至今任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负责淄博校区、国际交流合作、安全稳定、继续教育工作;分管淄博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台港澳事务办公室)、保卫处、工程训练中心、继续教育学院;联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土资源与测绘工程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

  周吉鹏,男,汉族,党员,研究生,硕士。曾先后任山东政法学院党委(学校)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党委组织部部长,党委委员、党委(学校)办公室主任、党委组织部部长;2022年6月至今任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牛化振: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机关党委副书记。

  牛化振,男,汉族,党员,大学,硕士。曾先后任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党委组宣部副部长,机关党委书记,人事处副处长,人事处处长;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人事处处长,机关党委书记,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组织人事处副处长),北校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党委(学院)办公室主任、机关党委副书记;2022年9月至今任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机关党委副书记。

  主持党委组织部(党校、巡察办公室)全面工作,协助张鸿波同志分管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

  韩娟,女,汉族,党员,研究生,硕士。曾先后任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农业科学与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团委书记;2022年9月至今任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党委委员、党委组织部(党校、巡察办公室)部长。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是山东省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53年,迄今已有70余年办学历史。多年的办学积淀,铸就了学校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形成了“厚德、自强、求是、笃行”的校训,“勤勉、实干、精业、励新”的校风和“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求发展、以特色强内涵”的办学理念。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直更新教育观念、深化综合改革,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适应能力良好,具有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知农爱农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校办学水平、总实力显著提升,初步形成了“农工融合”的办学特色,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集体等。

  学校现有济南、齐河、淄博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682.17亩,校舍建筑总面积71.80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6.0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施总值14742.32万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23.89万册。建有106个实验室、17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拥有2个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高校特色实验室、1个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1个山东省大数据创新人才基地,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厅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厅级技术中心,5个山东省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团队、4个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创新团队。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32个、社会实践基地47个。

  现有教职工942人,其中专任教师745人,教授、副教授276人,硕士及以上799人。现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1个,有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3人、齐鲁乡村之星1人、淄博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东省工人先锋号(团队)1个、山东省学习型先进班组1个,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富民兴鲁劳动奖章、齐鲁乡村之星、齐鲁巾帼科学技术创新之星、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个人、山东省高校十大师德标兵等省级及以上荣誉称号的教师24人次。

  学校现有16个二级学院(部),40个本科专业、13个专科专业招生,涵盖农工理管经艺文7个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6300余人。学校积极探索推进新农科、新工科建设,现有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1个,省级一流专业5个,驻淄高校品牌专业2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支持计划专业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23门、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3门、省级思政“金课”1门;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47个;近年来,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16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

  学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近五年获批科研项目53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46项、横向项目177项,立项科研经费5595.12万元;获得厅局级以上奖励60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3项;拥有国家专利授权230项、软件著作权158项,制定区域标准35项;出版著作教材14部。

  学校加强校地、校企、校院合作,先后与山东文旅集团、华为、360集团、山东和康源等一批科研院所和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合作,共建协同育人平台和实习实训基地。与鼎利集团、赛博网络、青岛英谷等多家企业联合成立10个校级产业学院,其中2个获批市级产业学院。与济南市、淄博市、德州市开展校地合作,拓展办学空间、强化内涵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学校实施国际化发展的策略,与英国、美国、爱尔兰、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波兰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学生互派、学者互访和联合培养等交流合作;是山东省外国留学生接收单位,接收来自泰国、哈萨克斯坦等1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来校学习;获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学校现为泰中教育联盟会员单位、中俄(山东)教育国际合作联盟会员单位,入选中美人才教育培训计划、中欧教育人文交流服务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