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改名,从学院变大学,是为了晋级,校园的等级能大大的进步。而撤销“纺织”“农林”“税务”这些专业类的名字,以“科技”“电子”“工商”一类名字代之,则是为了扩张和投合时髦。这其间不能不说没有因为局势的发展变化,确是需求改名的,但这种一窝蜂式的改名,多数是在玩花招。主事者可用改名取得更多的权和利,但教育质量却并不能因而得到进步。相反,因为盲目扩张,违反了教育规则,削弱了原有的教育特征,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对高校这股盲目改名风,其时许多人便是摇头的。新浪网校园频道搞过一个查询,赞成者甚少,以为“会糟蹋原有的名声”的占49、71%,以为改名“影响很大,不认识它了”的占到64、67%。一位原北京轻工学院的学生说:“咱们本来校园的轻工专业十分有名,现在和商学院兼并成了工商大学,咱们的专业优势被埋没了。”
几年来的实践标明,乱改名的成果,伤害了大学原有的生态。1994年,四川大学改名为四川联合大学,自以为这样一“联合”,校园就更“大”更“牛”了,没想到拔苗助长,被很多人以为是一所新的民办高校,不得不于1998年末再把校名改回为“四川大学”。近来,为找回自已的特征,经教育部同意,前几年改叫“武汉科技学院”的武汉纺织学院,重拾“纺织”本名,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使得彻底消失了的纺织专业大学再度闪现。有人称,这是一种理性的回归。不过,赢得这一咽归,是付了价值的,肯定不能忘掉其间的经验。
大学办得好坏,不在于规划大或小,也不在所以归纳型仍是专业型,而是决定于教育质量、教育水平缓教育特征。国际的闻名大学,有归纳性的规划大的校园,也有办出特征的专业性的校园。他们的闻名度和美誉度,都是靠长时间踏踏实实尽力进步教育质量的成果,而并非决定于校名是否气度或时髦。只需校园办得好,即便名字有点“土气”,如法国的巴黎高级矿业学院,俄罗斯的莫斯科国立纺织大学,仍然是受到重视的名校。
这说明,扩展校园的影响力,进步校园的闻名度,关键是用实功,而不是耍虚招。醉心于经过改名来“变脸”,是变不出美丽的面孔的。我国的硬汉,向来讲的是“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要经过实践的尽力让原有的名字不断长脸添彩,轻视那种反复无常乱改名字的妄图走捷径者。乱改名的现象,也不限于大学,其它范畴也有。希望我们都能去浮躁,弃草率,除非十分必要,不要随意改名,记住“大丈夫”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