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有多重要问题研究:该不该引藏水入疆

栏目:新闻中心    来源:k8凯发国际入口    发布时间:2024-01-13

  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北极地区大陆与岛屿面积约800万平方公里,分属美国、俄罗斯、加拿大、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和冰岛8个国家。其中,俄罗斯拥有最大的北极陆地领土和水域面积。

  八国之间目前设有北极理事会的政府间论坛机制,定期讨论北极问题。2013年,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正式成为理事会的观察员国。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而导致的北极地区冰雪覆盖区范围的快速消退,无论在地理政治学或国家主权等传统的安全领域,还是在资源、国际航运、生物多样性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北极都已日益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地区。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08年的调查,北极圈的能源储备,占到全球未探明且技术上可开发资源总量的22%左右,这中间还包括1670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以及大约900亿桶原油。

  此外,常年被冰雪覆盖下的北极地区储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

  受多期次和长时间构造变动、沉积作用和岩浆活动影响,北极地区各类金属矿床星罗棋布,其中有多座称著于世的超大型矿床。

  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0年中,北极地区铂族元素产量占世界总量的50%以上,宝石级和工业级金刚石分别为26%和28%,镍、钴和铬分别为22%、21%和15%,铜、铁和铅-锌为8%、7%和18%,金和银分别为7%和9%。

  此外,北极潜在的航运资源也相当诱人,特别是随着北极圈冰层的融化,北极成为国际航运新航线的潜力日益凸显。

  北极大部分海域常年被冰层覆盖。早在16世纪,人们就开始梦想航行穿过北冰洋,拉近东西方间的距离。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不少探险家甘愿顶着风雪严寒,深入极地,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北极圈冰层的不断融化,将极大改变全世界商业和船运格局。据测算,与经苏伊士运河通往欧洲的航线相比,取道北冰洋最大可缩短四成距离和成本。

  当前,北极自然环境正经历快速变化。过去30多年间,北极地区温度上升,使北极夏季海冰持续减少。

  北极冰雪融化逐步改变了北极开发利用条件,为各国商业利用北极航道和开发北极资源提供新机遇。

  “独行快,众行远”。面对历史性机遇,中俄两国倡议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共筑和繁荣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冰”就是北冰洋,“冰上”是指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亚洲和欧洲三大经济中心的北极航道。

  “冰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包含经过俄罗斯海域的东北航道、经过加拿大海域的西北航道和穿越北冰洋中心海域的中央航道等。

  2018年1月,中国政府发表的首份北极政策文件——《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中,有关中国是“近北极国家”、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表述引起世界的高度关注。

  作为“一带一路”在北极的延伸,“冰上丝绸之路”近年来在科学研究、航道利用、经贸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冰上丝绸之路”正从倡议、理念逐渐变为现实。

  第一,北极航线可以大量节省经济成本,如果北极航线完全开通,有助于我国打破海上通道单一的局面,促进中国国际航运多元化发展。

  据专家测算,“冰上丝绸之路”将使上海以北港口到欧洲西部、北海、波罗的海等港口的航线亿美元国际贸易海运成本,且航道可在更大程度上避免海盗和国际突发事件侵扰。

  第二,北极航线为我国提供安全稳定的能源通道。北极地区及其洋底大陆架蕴含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大量的矿藏。

  另外,北极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森林、渔业资源。除管道输送之外,北极航线为海上油气资源的运输提供了一条安全的海上通道。

  北极航道的开通以及北极航运商业化运营的发展,将逐步加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优势地位,促进中国北方港口的经济和外贸发展,进一步刺激中国内地货源地的布局改革和规划更新,从而为内陆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如今,我国航运企业已有多艘商船取道北极东北航道前往欧洲,我国商业利用北极航道出现了规模化趋势,北极航道的经济价值得到了中国企业慢慢的变多的重视。

  1.通过材料,了解藏水入疆引水工程路线的位置,并明确沿线的地理环境特征。(区域认知)

  2.结合材料,理解藏水入疆引水工程对新疆环境和发展的有利影响。(地理实践力)

  3.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总结藏水入疆引水工程修建过程中面临的困难。(综合思维)

  5.结合具体案例,正确选择引水工程路线,并能从利、弊两个方面客观评价引水工程对调出地、调入地和沿线地区产生的影响。(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新疆光热条件好,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但水资源严重不足;西藏水资源丰富,但用水量较少。多年来,很多人憧憬从西藏向新疆引水,甚至有人构想了藏水入疆的引水路线。但是,在憧憬的同时,人们也在思考藏水入疆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那么,该不该引水入藏呢?

  答案:不可以青藏高原上的整体地势是北高南低,藏水入疆是向北引水,不利于自流;青藏高原上大部地区人烟稀少,生态脆弱,选择最短线路对生态破坏大,且海拔高,建设难度大。

  答案:联通的主要河流: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黄河等主要河流。

  经过的地貌单元: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川西高原、四川盆地、河西走廊、祁连山脉、昆仑山脉、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等。

  答案:(1)社会效益:改善新疆及沿线缺水地区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缓解城乡用水、工农业用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2)经济效益:为新疆及沿线缺水地区补充水资源,促进其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

  (3)生态效益:增加新疆及沿线缺水地区的生活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以及生态用水,不断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城市环境治理和绿化美化,促进城市化建设;缓解地下水位大幅度降低和漏斗面积的逐步扩大的趋势,缓解地面沉降。

  答案:(1)优点:①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可自流引水。②调出区位于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的上游,水质好。

  (2)缺点:①调出区位于河流上游,水量有限。②沿线经过多条断裂带,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工程量大。

  ◎中国地形的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过渡带有多条断裂带,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区,大型水利工程会诱发地质灾害。

  ◎沿线穿越我国生态脆弱区和重点保护区,流经多个流域,跨越多个自然景观带,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1)引水工程沿线经过多条断裂带,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区,大型水利工程会诱发地质灾害。

  (2)引水工程沿线及新疆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引水工程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3)新疆蒸发能力强,降水量少,一旦排水不畅,很容易出现土地盐渍化问题。

  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河流都是国际性河流,处理不当会引发国际纷争;由于地形和气候复杂,技术难度大,技术水平要求高;对各河流下游已建工程的效益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投资巨大,回收周期长;新疆地质条件复杂,多处是盐碱地,藏水入疆带来的水将溶解这些固态盐而成为盐碱水,一旦这些盐碱水流过绿洲,不但不会解决当地缺水的问题,反而会导致沙漠地区现有的生态环境被破坏。

  假设藏水入疆引水工程的技术问题和资金问题都能解决,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讨论该不该藏水入疆?

  支持藏水入疆工程建设。藏水入疆扩大绿洲、牧场面积,促进农业发展,为新疆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用水,改善新疆的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缓解地区间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

  反对藏水人入疆工程建设。该路段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断层发育,开挖隧道,维修、养护困难;对调入区及沿途生态环境能够造成破坏,且修复困难;水源输出地涉及多条国际河流,协调难度大。

  藏水入疆是个有争议、有挑战的话题。自然资源区际调配工程的实施,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需要经过充分论证。在中学阶段,不需要引人更多分析,因此这里不是讨论“要不要”(必要性)“能不能”(可行性)的问题,而是只从“该不该(合理性)的角度做多元化的分析。一方面简化了问题,另一方面更关注问题的本质。需要学生结合本章所学的知识,通过一系列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带来的区域影响,综合利弊,开放讨论是否应该的问题。在分析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区域联系综合思维的养成。

  “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工程计划从雅鲁藏布江取水,采取“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等方式,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输水至我国西北缺水地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解析:第1题,“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主要向新疆、宁夏、甘肃、内蒙古等缺水地区调水,这些地区夏季气温高,降水相对较少,但生活和工农业需水量较大,故需要调入更多的水。春季气温回升,且有积雪融水;冬季严寒,生活和农业需水量都不大;秋季为农作物成熟季节,农业需水量较小。第2题,读图可知,“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沿线主要经过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地壳活跃,地质条件复杂,极大地限制了调水工程的实施。第3题,该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将极大地改善新疆地区的水源条件,有利于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增产;调水工程在夏季调水,减少了雅鲁藏布江汛期水量,有利于减轻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调入区水资源增加,会减轻荒漠化程度;该工程会缓解塔里木盆地的缺水状况,但不能解决其缺水问题。

  为解决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旱问题,有学者提出将西藏的水调往西北地区的设想。读藏水北调工程设想线题。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4题,雅鲁藏布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环境质量高,水质洁净,降水丰富,冰川融水较多,水源充足;该工程线路经过横断山区,水不可能自流;雅鲁藏布江位于西藏南部,距离西北地区较远。故D正确。第5题,由图可知,藏水北调工程设想线路经过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质条件复杂,跨越河流多;该线路所经区域无台风灾害;该设想线路经过地区人口较少,不需要人口大量外迁。故C正确。

  ,国家正在筹划引渤海水入新疆的海水西调工程。该项目设想,通过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干盐湖、咸水湖和封闭的构造盆地,形成人造的海水河、湖,在地势落差大的区域还可设发电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题,首先要能明确沿途地区主要有哪些生态环境问题,然后有明确的目的性地提出治理沿途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措施。第(2)题,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是“新疆”和“生态环境效益”。第(3)题,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是“沿途地区”和“社会、经济效益”。

  (1)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建立人工草场;途经地解决农牧区的生活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建设防护林体系;合理规划利用水资源。(2)

  ,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哪个难度大、投资高?请说明理由。(3)

  ,东部调出区的河流中下游出现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现象,西部调入区出现土地盐渍化加重的现象。请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与南部的气候差异,从而判断出两地的降水差异,结合两地的经济、人口差异,从而判断出两地需水量的差异。墨累—达令盆地发展的是混合农业,需水量大,另外该地气候较干旱。第(2)题,可从调水工程是否经过山地进行考虑。第(3)题,东部调出区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原因从径流量、水体的自净能力方面分析;西部调入区土地盐渍化加重的原因从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蒸发旺盛等方面分析;针对澳大利亚东、西部出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提出较为合理的治理措施。

  (1)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南部是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少;南部的城市和人口比北部的多,水资源需求量大。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是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且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2)

  :美国北水南调工程线路位于盆地,与山脉走向一致;而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线路与山脉相交,需开凿隧道,工程量大。(3)

  :①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②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③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缩减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的种植培养面积等。更多资料资源,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