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习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
习的重要指示在社会各界特别是“三农”战线引发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对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要努力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不断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我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推动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4130亿斤,在连续9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的基础上,首次超过1.4万亿斤,实现高位增产。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充足表现了‘三农’工作稳中有进的总基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叶兴庆表示,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不断巩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端牢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占补平衡改革部署。”自然资源部耕地保护监督司综合处处长黄晓宇说,“坚持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一直在优化耕地保护管理举措,守牢18亿亩耕地红线。”
江西省共青城市泽泉乡今年上半年建成高标准农田2515亩。泽泉乡党委书记石纪涌说:“我们要牢记嘱托,继续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项目全周期监管,扎扎实实促进良田粮用。”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强调,‘强化农业科学技术和装备支撑’。作为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我们要以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为重点,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发展,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刘录祥说。
解决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满足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转变,需要快速推进种业振兴。中国科学院院士、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副主任钱前表示,“我们将投入更多科研力量,开发适应于绿色轻简栽培方式的新种质,加快良种良法的配套提升。”
“农业银行始终把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不断的提高粮食金融全方位服务能力。”中国农业银行乡村振兴金融部总经理曾学文表示,农业银行将坚决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加大高标准农田贷款投放,强化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金融支持,落实粮食产销区利益补偿等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不断拓展粮食全链条金融服务的广度深度。
今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达到1600.3亿斤,连续15年保持全国第一。“我们将进一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力争单产再上新台阶,确保‘压舱石’分量更足、‘大粮仓’根基更牢。”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庞海涛说。
习强调:“要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明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
临近岁尾,河北省滦平县花楼沟村白新营正跟村“两委”干部一起入户走访。“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开展好驻村帮扶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白新营说,“我们要抓紧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必须发展产业、促进就业。“要围绕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综合施策。”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副领队、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刘正跃说,产业上要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就业上要继续擦亮“贵州绣娘”等劳务品牌,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增效、低收入人口就业增收。
“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琦说,要把建立相关制度、机制抓紧抓实,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委书记陈伟说,宿城加快构建以新型工业化助推农业现代化,以大美田园、和美家园、富美农园“三园”试点赋能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发展机制,实现镇有特色产业、村有富民项目、户有就业渠道,下一步要促进富民产业走科技之路、质量之路、品牌之路。
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是发展乡村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山东省金乡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孟新霞说,今后要完善“订单生产+保底分红”“股份合作+二次分配”等机制,让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更为紧密。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山东省寿光市委书记说,要立足区位和发展优势,逐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收,夯实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基础。
习指出:“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繁荣乡村文化,推进移风易俗,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群山环抱的湖北省兴山县水月寺镇晒谷坪村,硬化路连通,自来水入户,手机信号满格……小山村大变化,折射出农村现代生活条件加快改善。“的重要指示让我们备受鼓舞。”晒谷坪村党支部书记邹学晶说,“我们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努力干一件、成一件。”
河南省漯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云少华说:“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激发农民主动性,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让乡村更美丽更宜居。”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河北省馆陶县柴堡镇东刘庄村党支部书记闫锁印说,村里建了老年活动中心,定期举办书法、绘画、健康讲座,乡亲们心气足,日子更红火,“我们打算举办更多文化活动,引导村民崇善向上,让大家鼓口袋更富脑袋。”
城与乡,双向奔赴。“强调‘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我们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城乡之间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戚中卫介绍,接下来将持续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慢慢地加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强调:“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党建引领是做好基层治理工作的关键。今年以来,我们持续完善群众诉求快速响应、办理、答复、回访等工作机制,做到‘事要解决、群众满意’。”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邳庄镇张楼村驻村姬飞跃表示,要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奋楫前行加油干。大家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重要指示精神,铆足干劲、接续奋斗,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不断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
2025年2月7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月明村一大片梅花竞相开放、灿若红霞,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打卡,尽享春日的快乐和惬意
2025年2月5日,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风景区,一场非遗英歌舞、建瓯挑幡等非遗表演正在进行,让游客感受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魅力,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和游览品质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合影。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理响中国·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助老食堂一餐热饭 温暖银龄幸福“食”光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